党建工作巡礼|生物材料党支部风采展示 ——学习先进典型,榜样引领前行
发布时间:2022-11-11 14:36:00


支部简介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生物材料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22名,发展对象1名。党支部书记张春富同志是博士生导师,也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广慈教授”。这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中,既有为党贡献青春、拥有38年党龄的老党员,有有一腔热血初入党组织的“小萌新”,还有在建党百年之际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新成员。支部党建氛围浓厚,党员干事创业劲头十足,党员同志团结互助同进退,在科研上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而团结奋斗。

支部引领党员听党话、跟党走,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政治功能,创新学习形式,理论结合业务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增强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对接学生支部,参与学院教学科研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助力学院发展。

榜样力量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党支部引领带动下,已经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党员典型,更有一批党员在榜样引领下获得快速成长,正成为强劲“后浪”。


【古宏晨:“育人为本、问题导向”的纳米教授】

古宏晨,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副院长。他专注人才培养上的实践与创新,坚持“培养一个优秀人才远比发表一篇ScienceNature文章重要的育人理念,提出本科生培养新举措,持续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经他培养的学生遍布祖国大地,在多个行业独当一面。他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钻研科学,用纳米技术造福人类健康,在疾病早期诊断、血液筛查、分子影像领域作出突出贡献。我国第一个上市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正是利用了其团队的专利技术,实现病毒检测的自动化、智能化。

古宏晨同志曾荣获上海交通大学教书育人一等奖、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一等奖、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抗疫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20年曾被央视新闻宣传报道。


【叶坚:心怀“国之大者”,培育时代新人】

叶坚,教授,国家特聘青年专家,博士生导师,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拉曼医学和纳米光子学及其临床应用和转化。近年来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上共发表论文97篇,被引次数近4300次,H因子为40

叶坚同志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扎实作风推动学生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创新改革研究生培养方案,聚焦专业核心课程,探索临床实践新模式,联合龙头企业共培共育高层次人才,依托产学研合作项目,强化交叉学科培养特色。关注团队学生创新发展,2018届毕业生林俐获上海交通大学“学术之星”,2018届毕业生张雨晴博士论文《基于缝隙增强拉曼探针的肿瘤术中诊治技术研究》获校优博论文提名以及2019年度“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全国仅6篇)。


【徐宏:勇担使命,为攻克“卡脖子”问题贡献生医工力量】

徐宏,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年获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致力于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的产、学、研、医合作创新实践。发表论文90余篇,成功转化30余项专利技术。

徐宏同志率领团队,矢志创新、攻坚克难,为突破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体外诊断领域关键核心原材料等卡脖子问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坚守并践行把论文写在服务医患民生一线中,把成果用作解决临床医疗难题上的科研抱负。荣获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和上海交通大学 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熊丽琴:以健康体魄投身国家大健康产业发展】

熊丽琴,长聘副教授,在荧光纳米探针及其生物医学成像应用方向造诣颇深。他讲授的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分子影像学技术与探针》获批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双一流”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曾获上海交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三等奖(2020),2020年度特别贡献单项奖励-优秀年级组长,获48届运动会100米和800米的第一名(2020),获一二·九长跑教工5K第三名(2021)


     【李力:潜心钻研,全力服务“健康中国”国家战略】

李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委员会委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23篇SCI论文(10篇IF>10),累计影响因子超过270。论文及成果被Nat Rev Genet、Nat Rev Mol Cell biol等引用并正面评价,被上海电视台、BioArt、Mol-X 等各大媒体重点报道。

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变化,与时俱进、潜心钻研,全力服务“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重点研究组蛋白修饰相关分子在多种疾病和发育中的作用,回答肿瘤和发育相关重大疾病的分子机理问题。作为负责人承担2项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上海市科委项目。作为骨干参与2项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1项国自然重点项目和1项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



【张岩:是学生的张老师,也是邻里“张大哥”】

张岩同志,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疾病中免疫细胞的异常分化。疫情期间,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形式,借助canvas平台和慕课资源反转课堂,更新课件,增强课程吸引力,受到同学们一致好评,始终保持AA+评教成绩。

响应党的号召,社区学校“双报道”,积极解决封控居民的生活物资问题。由于只能微信联系加上名字较为中性,邻里街坊起初误将她认成男同志,亲切的称呼她为“大哥”。从此,张岩同志便成为了帮邻里扛事的“张大哥”,在志愿服务中彰显党员担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马勇杰:直面磨难,于荆棘中细嗅生命芬芳】

马勇杰,助理研究员,现任生物材料党支部纪检委员。马勇杰同志于2005年罹患脑肿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没有向命运低头,经历6次复发,一场场痛苦的治疗,更是一次次涅槃重生,生命之路布满荆棘,但他是在荆棘上前行的勇士。患癌期间他不仅攻读并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还在工作之余出版了三本抗癌科普著作,“生命以痛予我,我仍报之以歌”。

2015年百廿校庆之际,马勇杰同志荣获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2018年起,在徐汇区政府的支持下,学院建立校外分子与纳米医学创新转化中心孵化平台,他任劳任怨,负责平台一期、二期的建设管理工作,受到入孵企业高度赞誉,为学院科技创新产业化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苏海洋:责任在肩的“超级博后”】

苏海洋同志,是学院的在站博士后。近两年发表论文8篇,以第一作者在本领域知名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Nano Today发表论文。2021年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和2021年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他心怀责任、勇于担当,疫情期间积极响应社区号召,争做志愿者,服务人民,尽微薄之力,与大家共渡疫情难关。

未来展望

   今后,党支部将继续发挥政治引领方面的主体作用,发挥规范党的组织生活方面的主体作用,发挥团结凝聚师生方面的主体作用,发挥促进学院中心工作方面的主体作用,聚焦教育党员有力、管理党员有力、监督党员有力、组织师生有力、宣传师生有力、凝聚师生有力、服务师生有力“七个有力”的要求,扎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