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人物 | 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 ——陈淼
发布时间:2021-04-12 23:54:00

个人简介

硕士研究生,GPA 3.81,专业前10%,曾获评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获得一等,二等奖学金等荣誉。


不忘初心 乘风破浪

学习成长


在大学时,我接触到了生物信息学这个研究方向,是一门数学、统计、计算机与生物医学交叉结合的新兴学科。我对这个方向非常感兴趣。我不仅加入了相关的实验室进行学习,也攻读了一个统计学双学位,想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先打下良好的基础。非常幸运的通过了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业的夏令营的选拔,也遇到了我敬爱的导师林关宁老师。在处于大学向研究生过渡时期,是林老师做了我学术上的启蒙人。不仅在我学习的方向上指明方向,也会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我指导,在我迷茫受挫的时候鼓励我。我在学习方面,一直以认真踏实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科研。在研究生期间GPA3.81,专业前10%,获评三好学生,优秀团员,获得一等,二等奖学金。通过多组学分析,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篇

学习到的知识能在实际中真正的运用,解决问题,帮助到他人,是我觉得最珍贵的。在研一的时候,我修读了李华老师的测序技术与数据分析课程,犹记得当时他让我们选文献做演示,一开始我选的一篇比较理论,他会引导我说可以尝试一下实践类的文章。我就选了一篇RNA测序相关的protocol,我发现只有在实践中运用才能更深入的了解这些技术。正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下,正是测序手段的不断发展,才使得检测、治疗、防控的发展。从最初未知β属冠状病毒的快速鉴定到病毒序列的完整破译,再到病毒序列的变异监测,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也能用我所学给更多的人进行科普,让更多的人懂得核酸检测的原理以及重要性,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学以致用的魅力。也希望我未来的工作能够在专业领域有所耕耘,帮助到更多的人。

志愿服务

在社会实践方面,我积极参加志愿活动累计200+小时。其中,包括了2019年国际机械工程教育大会优秀志愿者,2019上海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志愿者,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40周年院庆志愿者,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研究生优才夏令营志愿者组长。志愿服务是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一种方式,是传递爱心,播种礼貌的过程。对被服务对象而言,它是感受社会关怀,获得社会认同的一次机会。对社会而言,它是提升社会礼貌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的一块基石。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我自己也得到了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了满足。志愿服务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乐人,也乐己。所以,志愿服务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进取参与。被需要是一种幸福。这感觉我是在真正的做志愿服务之后才获得和理解。把志愿服务当做自我的生活资料和生活方式,时时刻刻去帮忙需要帮忙的人,做奉献爱心的事,我想这就是当一名志愿者的真谛。我们应当更加努力的去服务社会,为更多的人送去温暖,让更多的人看到期望。

热心公益,感悟有温度的人生真谛

本科和研究生期间共担任班长5年。本科期间,带领班级斩获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担任了这么久的班长,我理解了班长要学会统筹兼顾全班,要学会利用和分配资源,要将班级紧紧的团结在一起,带动大家一起参与活动,加强班级凝聚力。同时,也要具有责任心,因为同学们的信任,大家选择了我,那我就更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努力的了解同学们的需求,将事做到实处,为大家服务。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学生服务中心医保部门助管,适逢校医保报销系统参与建设全国高校示范性项目,听取同学意见反馈,了解校医院老师需求,及时与闵行校区联动,与技术人员沟通,参与了整个系统逐步完善,推广应用的过程。两次获得优秀助管称号。在学生服务中心担任助管的一年中,校医院的杨老师给与了我很多的关心和指导。我每周都会和杨老师一起进行同学们的医保报销,会遇到很多意料之外的情况,我懂得了与人沟通的重要性,以及一切的出发点都是要为同学们解决困难。希望我未来也能成为一个即使在一个小岗位上也能,认真负责,用自己的莹莹之火照亮更多地方的人。

社会实践

在今年暑期挂职锻炼于无锡市医疗保障局,拜访人大代表,回复和讨论相关提案,调研护理院,无锡市二院,九院中医院等。作为小组长,调研无锡市互联网+医疗发展情况,完成《无锡市十四五医疗保障发展规划的建议》调研报告,获评第一名。获聘锡引大使,作为信息收集员、政策宣传员、就业联络员,与高校联络,开拓应届生就业渠道。挂职锻炼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更是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这是一种在作为学生,很难得的机会来学习,来锻炼。无锡市也给予了五湖四海来的同学们,无微不至的生活上的关心,核酸检测,提供人才公寓,班车接送,还会在周末安排科技,文化,新农村建设等参观。我来到岗位后,认真学习有关资料,虚心请教,尽快适应岗位,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参与各种活动,并做好总结。在工作中,坚持与同事们多沟通,边学习边交流边思考,增强了我的学习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和环保意识。也转变了自己对于公务员的看法,处里的老师们每天都很忙,几乎每天都加班到八九点,有时周末也会来加班。而且处里每天都会接到很多群众打来的电话,有的咨询问题,有的反映情况,处里的老师们对每个电话都会耐心的解答,尽自己所能帮助大家解决困难,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民生无小事这句话。我也担任过赛诺菲罕见病事业部医学信息沟通实习生,在上海各医院血液科进行戈谢病的宣教与筛查推广。罕见病是指那些发病率极低的疾病,又称孤儿病,在中国没有明确的定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065%~0.1%的疾病。孤儿药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孤苦伶仃。罕见病由于患病率极低,罕见病用药几乎没有商业利润,既导致了新药研发的困难,又导致了病人家庭无法承受的天价药。这种困境能否有望打破呢?我又能做点什么来帮助和服务更多的人呢?这种思考深深的扎根在了我的心里。

未来发展

基因测序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为核酸检测试剂盒研发提供了重要依据。生物医药产业也是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人才引进也是许多城市人才计划的重要部分。前不久,太湖人才峰会上硬核医生张文宏带领团队入选太湖人才计划。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下,总有逆行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着人民的安全。他们在与时间赛跑,放弃与家人团聚,坚守岗位,随时待命。也有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号召,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克时艰。

我希望自己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学以致用,用自己所学,使更多的人受益,服务帮助更多的人。正如雷锋写道的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我以后无论投身何处,不论是能照亮一方还是做一个最小的螺丝刀,都要不忘初心,为社会发展,为人民服务竭尽自己所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他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作为青年一辈,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读书未尝居人后,报国亦应占鳌头。当前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古语有云,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是无锡这方水土养育了今天的我们,我们要不忘初心,永怀感恩,肩负起建设家乡美好未来的神圣责任,为新时代中国的繁荣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导师简介


林关宁,博士生导师,现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重性精神病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获第七届上海交通大学卓越教学奖。

教育背景:在美国贝勒大学(Baylor University)获计算机科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在美国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信息学博士;在美国加州大学San Diego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医学院从事过博士后研究。

研究领域:长期从事复杂性疾病大数据分析相关的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交叉学科背景知识和疾病研究经验。一直致力于利用高通量的-OMIC 生物数据组,通过计算信息学开发新的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医学方法,去深入了解复杂疾病的分子机制、鉴定诊疗靶标。通过生物大数据,挖掘数据并构建疾病分子网络,并对其分析致病功能模块和通路。同时构建疾病知识库,以及临床决策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实验室简介:实验室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利用高通量的各类-OMIC生物组学大数据,结合生物医学知识,通过计算信息学开发新的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医学方法,去深入了解复杂型疾病的分子机制。主要研究工作是集成不同的脑基因遗传和表型数据,应用和开发新的分析、数据挖掘方法,通过多维度数据去阐明大脑生物网络。重点集中在利用基因转录组数据等高通量组学数据, 利用网络生物学的方法来了解人类大脑的转录组结构,把有遗传性精神疾病的风险因子,大脑的电路和分子功能,及人类和体内外实验模型系统,有效及系统性关联起来。目标是开发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如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和强迫症等的有效疗法。


XML 地图